“真沒有想到我們兩家公司這些年積壓的賬居然能這么快理清,這多虧了調解員細致入微,能夠公平中立、設身處地為雙方著想,幫助我們節省了大量的維權成本?!?/p>
“作為被告,非常感謝調解員對我們的耐心和體諒,幫助我們解決了僵局?!?/p>
2023年歲末,馬鞍山中院高效化解了四起系列破產衍生訴訟糾紛,調解員以“如我在訴”的理念情懷贏得了當事人的認可,且意外得到糾紛被告的稱贊。這是馬鞍山中院近兩年來200余起“訴前調解”中的一個工作片段,也是馬鞍山法院持續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工作的縮影之一。
近年來,馬鞍山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運用一站式建設成果,不斷豐富完善“馬鞍山經驗”,推動構造“源頭預防為先、非訴解紛挺前、審理裁判斷后”的分流分道分層遞進解紛體系,強化糾紛前端化解、分流分道高效化解。2023年,馬鞍山全市法院受理一審民事、行政案件30042件,同比增長-3.34%,降幅居全省前列。2024年截止8月底,新收訴前調解糾紛19306件,訴前調解成功16906件,訴前調解成功率88.32%,訴前調解分流率41.92%,訴前調解案件申請執行率2.57%。
源頭預防為先 融入糾紛化解大格局
“現在物流公司代表、駕駛員以及傷者家屬均已到現場,我們可以坐下來慢慢談。這位是博望區法院的程小兵法官,各位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現場提出,現場解決?!?/p>
這是在博望區法院法官便民聯系點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的現場,博望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向糾紛三方介紹便民聯系點值班法官。
原來在數日前,某物流公司駕駛員王某駕駛公司車輛,將李某撞傷,事故發生后,物流公司、駕駛員和傷者家屬就賠償問題多次協商未果,情急之下,傷者家屬向村鎮干部討要結果。鎮司法所面對這一棘手情況,將糾紛當事人引導至法官便民聯系點處尋求調解。便民聯系點法官第一時間聯系各方當事人到場,幫助糾紛三方理清事實,以真摯誠懇的態度和設身處地的角度“融法于情”,與村鎮工作人員合力推動三方達成調解協議,將該起糾紛妥善化解。
▲法官聯合化解糾紛現場
“抓前端、治未病”,聯系群眾、依靠群眾,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是法官便民聯系點的工作日常。
2023年,馬鞍山法院深入貫徹上級法院要求,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司法推動、法治保障”多元共治大格局。為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的最小支點,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與市委政法委聯合發文,依托全市各鄉鎮(街道)、開發園區綜治中心等場地設立了51個法官便民聯系點(訴訟服務點),101名法官進網格,采取現場辦公和線上加入鄉鎮、街道網格員工作微信群的形式,重點開展訴調對接、多元解紛、釋法明理和法治宣傳教育等工作,搭建起了惠民利民的“連心橋”。
▲全市法官便民聯系點(訴訟服務點)揭牌成立
在下沉司法力量,深化拓展便民聯系點工作的同時,馬鞍山法院持續強化矛盾源頭聯動化解。全市法院訴調對接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分中心)均入駐市、縣區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派員駐點辦公,前移解紛關口,聯合多部門化解矛盾糾紛,著力打造“無訟鄉街”品牌,促使矛盾糾紛化解從終端裁決向源頭防控延伸。
深入推進“三進”工作,與基層組織廣泛開展聯建共建,助力深化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如,含山縣法院打造“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聯調機制;和縣法院結合“和”文化,形成的“小巷調解室”特色調解;當涂縣法院建成“周冰一工作室”;花山區法院成立“老兵調解室”;雨山區法院依托夕陽紅調解中心、金融商貿訴調對接中心訴前化解糾紛,實行“訴前保+訴前調”模式;博望區法院在皖蘇“兩省一街”社會治理中心設立訴前調解室,就地化解跨區域糾紛,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非訴解紛挺前 凝聚各方力量協同化解矛盾糾紛
2023年6月,花山區法院受理了一批著作權侵權系列糾紛,第一時間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案件委派馬鞍山市知識產權中心開展訴前調解,中心調解員聯合法院知識產權團隊法官對糾紛當事人主體資格、授權證明、相關證據、事實認定進行核實,并展開實地考察,通過多種線上方式組織數輪調解,不斷縮小各方當事人預期金額間的差距,最終實現了“一攬子”“零距離”“零成本”快速解紛。該系列案件的成功解決,是花山區法院運用“總對總”在線糾紛訴調對接機制推動糾紛前端化解的典型案例。
▲市中院與五部門聯合召開聯席會推進勞動糾紛多元化解
“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旨在將分散的調解資源進行最大限度集約,并集成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上,實現“一平臺對接、全流程在線、菜單式服務、一體化解紛”,滿足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紛需求。近年來,馬鞍山法院按上級法院部署要求,不斷擴大多元解紛“朋友圈”,會同有關單位、行業協會,大力推進“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工作,構建“法院+”多元糾紛解決新體系,推動“總對總”合作單位整體發力,累計吸納調解組織53家、調解員440名,建立29個調解室。持續加強府院聯動,與市政府聯合印發進一步完善“府院聯動”工作機制意見,共同化解破產、“爛尾樓”等涉眾型矛盾糾紛。加強與馬鞍山市仲裁委工作對接,該委派駐人員常駐法院,切實提升商事糾紛替代性解決的辦理質效。
在優化線上集成服務的同時,持續提升為民服務意識,增強線下訴訟服務中心解紛質效。對起訴到法院的糾紛,釋明各類解紛方式優勢特點,宣傳訴訟費減免政策,鼓勵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集中處理和解決當事人在解紛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建立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及調解員組成的調解團隊11個,及時做好調解指導,強化訴調統籌銜接,做到能調則調,當判則判。
審理裁判斷后 統籌推進保障訴權和妥善化解糾紛工作
“12368”、執行“110”兩條服務熱線直通法院,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釋法明理中心”一個中心面向群眾,依法解答判后疑問;專業團隊高質高效裁判,努力追求“案結事了”;司法建議堵上管理漏洞,遏止同類矛盾糾紛頻發勢頭……這一項項務實舉措,均是馬鞍山法院著力降低“案生案”“案生訪”,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后半篇文章”的生動寫照。
▲市中院優化升級“12368”服務熱線
當矛盾糾紛進入訴訟階段,通過公平公正的裁判實質性化解矛盾,實現“案結事了”,減少上訴、申訴、上訪、信訪等人為制造的“訴源”,也是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方面。為此,馬鞍山法院進一步優化審判團隊建設,配齊配強速裁團隊,推動繁簡分流,繁案精審、簡案快審,堅持在公正的基礎上追求效率。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一審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43304件。針對物業服務等多發性群體糾紛,著力推廣“類型化示范判決+調解”解紛模式,促進“判決一案、引導一片”。
為確保相關工作規范開展,馬鞍山法院深入貫徹落實《關于規范全省法院登記立案和訴前調解工作的規定》,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納入年度工作要點,與審判執行質效、營商環境指標等工作共同部署,統籌推進。制定《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要點》,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準確把握一站式建設與立案登記制、司法責任制之間的聯系。推進虛假訴訟源頭排查,落實完善虛假訴訟防范和預警機制,加強宣傳和對當事人誠信訴訟的引導。注重抓質量管理,修訂完善績效考核辦法,激勵法官提升司法辦案能力。
此外,馬鞍山法院秉持公正司法理念,打造以12368服務熱線、執行110和釋法明理中心為主體貫通訴前、訴中、訴后三端的“兩線一中心”訴服體系,實行“清單+閉環”管理機制,確保訴事速辦。堅持將司法建議作為構建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的重要抓手,加強跟蹤問效、精準施策。2023年,針對案件辦理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向有關單位發送司法建議51份,其中1份司法建議書被采納并推動修正馬鞍山市規范性文件,涉案入選安徽省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十大典型案例,成為法治馬鞍山建設的“亮點工程”。
風正揚帆時,奮進新征程。馬鞍山法院將不斷健全預防為先、非訴挺前、裁判斷后、分流分道的遞進解紛體系,以公正司法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走深走實,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