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語說: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鄉治理的方向。
探索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加強老舊小區改造、用信用積分提升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熱情……各地近年不斷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讓城鄉變得更有溫度。
小網格有大效能
中華大地,縱橫阡陌。在依照行政區域劃分出的不同城鄉社區內,一種新的社會治理方式正受到關注——網格化管理。如果將每個網格看作一個大家庭,那么網格中的網格員就是基層“管家”。通過“網格化”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治理模式,個人與社會緊緊連接。
每次從村里公交站旁走過,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鄉西直河村村民楊曉龍都會停下腳步,仔細看看路邊排水口是否完好。由于地勢低洼、缺乏排水口,以前一下大雨這段路就積水,村民路過都要擼起褲腿。楊曉龍向村里網格員反映后,前些日子鄉政府對該路段進行改造,下雨時再沒有出現過積水?!熬W格員真管事!”楊曉龍說。
問題是怎么解決的?網格員張秋艷印象很深:“今年8月初,北京遇到強降雨天氣。接到村民反映后,我趕緊到公交站來看,水差不多淹到我的小腿了,就立即聯系網格長?!?/p>
網格長由村規劃辦主任王樹雷擔任,他先協調鄉里調來4輛污水車抽水,又打開污水井蓋排水,“當時雨越下越大,每隔半小時就要抽一次水”。為了防止再次積水,鄉里臨時安裝了強排泵,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
一遇到積水就抽水,這樣的做法治標不治本。十八里店鄉市民訴求處置中心副主任肖世佳說,大雨過后,鄉里在西直河村委會“吹哨”朝陽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區水務局、區交通委等部門,研究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確認該路段權屬后,鄉里先墊付資金,改造下水管道。經過約20天建設,路面增設了11個雨箅子,路邊新修了強排泵站,路下埋設了排水管,遇到積水時就自動排水。路過的村民都稱贊:“這下過路安心多了?!?/p>
開辟停車場,緩解村里“停車難”;幫助需要坐輪椅的老人增設門口坡道;及時清理轉運路邊堆放的廢品……在西直河村,網格員發現、反映、解決的“小事”很多。
“我們將網格內的人、地、物、事、組織全部納入網格,把服務工作做到群眾身邊?!蔽髦焙哟宕逦瘯魅螚詈f。西直河村東臨北京市五環路,在4.7平方公里面積內,居住著本地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共約2.6萬人。由于人員居住分散、復雜,各類矛盾糾紛較多。為及時了解居民訴求,村委會近年將村莊劃分為73個小網格,每10戶到20戶居民組建為一個小網格。網格長和網格員由村干部、村民志愿者擔任。他們定期巡查走訪,通過十八里店鄉精細化管理平臺收集群眾意見,并及時處理,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城鄉社區。
近年來,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各地鋪開,且各有特色。在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實施網格管理難度評分制,優化網格任務;在河南省漯河市,一個網格配置“四員”:社區居委會管理人員擔任網格管理員,機關包片干部擔任網格協管員,民警擔任網格警務員,黨員、熱心群眾和人大代表等擔任網格監督員,及時收集、反饋社區群眾訴求;更多地方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數字化綜合信息系統運用到網格化治理中;一些地方還出臺地方性法規,規范各項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如廣東省清遠市、黑龍江黑河市、浙江省舟山市等地都有了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網格化管理能夠推進人、財、物、權、責全面下沉,強化基層基礎建設?!皩⑸鐓^重劃、歸并、整合成網格單元后,調整治理模式為‘區—街道—社區—網格’,能夠克服傳統行政部門間條塊分割、權責模糊等弊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p>
老舊小區也宜居
增加保溫層、改造上下水、增加停車位、加裝電梯……全國很多城鎮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駛入快車道,通過合理的微改造,讓老舊小區更宜居。
“之前,小區確實是臟亂差,房屋漏雨,雨水污水不分流,私搭亂建,不成樣子?!碧崞鹦^改造前的情況,貴州省興義市黃草街道吉祥小區的居民施建國連連搖頭。
吉祥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黃草街道比較老舊的小區之一,臟亂差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區居民。為切實理順小區治理問題,在向陽社區黨總支的組織協調下,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收取衛生費,聘請人員打掃小區衛生。
小區“臟”的問題解決了,但由于年久失修,“亂”和“差”的問題始終沒有頭緒?!皟赡昵?,我們爭取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小區進行大整修?!毕蜿柹鐓^第一書記呂益新說,屋頂防漏改造、墻面煥新、路面硬化,實行雨污分流,劃定停車位,拆除亂搭亂建,居民很滿意。今年4月,社區還在小區增設休閑長廊、文化墻、棋牌桌、乒乓球桌及健身場所等設施,打造動靜分區的舒適環境。
享受著舒適環境,吉祥小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熱情變高了?!耙郧靶^里亂扔垃圾沒人管,現在我們都自覺把垃圾分類投到桶里;社區還組織大家定期大掃除,干凈整潔的環境得靠我們自己愛護?!本用癫涕L品說。
興義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興義市深入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投入6.2億元開展城市更新,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公園廣場進行改造提升,新建、改造地下管網,如今城市形象和人居環境大為提升。
在全國,近5年改造16.7萬個老舊小區,惠及2900多萬戶、8000多萬居民,極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
面對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存在的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居民利益訴求不一致等難點,各地進行了因地制宜的實踐:北京石景山區對老舊小區設施及服務等情況進行整體打分排序,改造項目由居民“點單”,責任設計師“把脈開方”;安徽滁州利用微信小程序動員居民參與小區“體檢”問卷,根據“體檢”結果,“靶向”確定改造內容;江蘇印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適宜推廣應用技術手冊(試行)》,提出建立基礎設施改造和公共空間優化等技術體系,提供“菜單式”改造清單……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群眾家門口的‘關鍵小事’,又是基層治理的‘民生大事’?!敝袊嗣翊髮W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一些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利用法治和財政支持相結合的手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舊宅改造的積極性。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積分制效果看得見
近年來,很多地方用積分激勵作為“小杠桿”,撬動居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重慶市大渡口區八橋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冉小平從事社區工作20余年,曾經,他最大的煩惱是社區居民沒有參與感,“如今公益積分云平臺上線,社區工作有了很大變化”。
公益積分云平臺以微信公眾號為窗口,積分規則主要涉及家庭鄰里美德、社區管理美德、社區建設等72項,居民可在公益積分云平臺上發布信息,通過審核后即可在相應板塊公開展示。
“主動參加義務巡邏,50分;幫助社區宣傳政策,30分;參加社區環境衛生整治活動,25分……”八橋鎮夕陽紅舞蹈隊隊員施時碧對公益積分云平臺的計分規則非常清楚。從前,有些居民遛狗時不清理糞便,小區道路上也有不少垃圾。她和幾個熱心的居民常常幫著清理,不僅費時且收效甚微。如今,“看見不文明行為,就拍照發到云平臺,當事人看見了,自己就會默默改正”。
據統計,公益積分云平臺推行3年多來,參與人數已超過3.8萬,近16.2萬件好事善事被分享出來,家庭矛盾及鄰里糾紛同比下降76%。
看得見效果的文明積分,讓更多居民從社會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在山東省龍口市徐福街道,當地將信用積分與志愿服務結合,居民以參加志愿服務的次數、時長為依據獲得信用加分,憑積分在“信用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個人信用等級達到3A級,還可兌換景區、培訓基地門票等?!靶旄=值涝诟母飫撔轮谐浞职l揮‘信用+志愿’的正面激勵作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投身到扶老助殘、送藥義診、反詐宣傳等志愿服務中來,社區凝聚力增強了?!毙旄=值傈h工委書記焦述文說。
上海市奉賢區西渡街道金都雅苑社區探索將積分制約定拓展到社區興趣團體和既有熟人網絡,打造個性化、趣味化的積分目標。例如,居民參與“睦鄰花園”“寵愛有禮”等項目后,可以用積分或貨幣換購項目協議卡,按要求完成協議卡上的約定任務,即可獲得雙倍積分獎勵,吸引了很多年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
專家建議,各地城鄉社區在推廣積分制過程中,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凝聚各部門和社會各類組織的力量,形成協同推進積分制的合力。圍繞社區治理的重點任務和突出問題,建立動態管理、操作性強的積分體系,可量化、可計算,確保公信力。(記者 彭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