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
把握機遇、開創新局,需要我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迎著困難上、奔著問題去,挑起重擔子、啃下“硬骨頭”,不僅要破除畏難觀念,還要勇于自我加壓,變積勢為動能,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大局中,安徽的事業是一章重要的篇幅。
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奮力建設“七個強省”,讓現代化美好安徽發展藍圖早日在江淮大地實景呈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們服務“國之大者”的職責與使命所在。
這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安徽高質量發展新路的前方,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機遇與風險面前,畏難不進注定沒有出路,迎難而上才能開創新局。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必須破除碌碌無為、甘于“躺平”的畏難觀念,樹立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奮斗意識,以一股拼勁、闖勁、鉆勁,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敢于領先的雄心
把“非我所長”變成“最大增量”
雖然單從名稱上看,合肥高新區的云飛路平平無奇,但它的另一個名字,足夠響亮:“量子大道”。
“量子大道”短短幾百米,坐落著量子領域上下游關聯企業20余家,涵蓋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世界首臺九章光量子計算機、祖沖之號超導量子計算機……越來越多原創性量子科技成果貼上了“安徽造”名片。
位于合肥市高新區的“量子大道”。王世保 攝
就在前不久,又一項量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在安徽實現重大突破。
今年10月,本源量子計算(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本源SL400國產稀釋制冷機成功下線,這是中國科創企業的研發團隊首次成功突破量子計算極低溫制冷這一關鍵核心技術。
稀釋制冷機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運行環境。掌握了這項技術,意味著在大國算力競爭中,我國擁有了更多主動權。
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但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我國還面臨著諸多“卡脖子”難題。向最難處攻堅,安徽正在展現作為。
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等裝置取得一批重要原創成果,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動態存儲芯片、制版光刻設備、制造EDA軟件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托珠單抗診療方案、重組蛋白疫苗、交互式空中成像技術助力全國抗疫。
一大批原創重大成果競相涌現,刷新了世人對安徽科創實力的認知。此前外界對安徽的印象,多停留在農業大省、勞動力大省這些略顯“土氣”的標識。沒想到安徽在“高大上”的科創領域,成績竟也如此驚艷。
言外之意,搞科技創新,非安徽所長。誠然,長期以來,安徽在全國科技創新格局中一直是跟跑者、追趕者的角色。不過,這只是事情的一面。
非我所長,并非不可為也。
安徽深知,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對于后發地區而言,實現跨越式發展,抓創新是安徽必須有所作為且必須要有大作為的關鍵環節。
多年來,安徽堅持“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眼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全力抓好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7家,建成“國字號”創新平臺200余家,組建省級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34家,著力構建由點到面、由中心到全域的創新網絡格局。
鼓勵科技創新挖深井、栽大樹,安徽給予最有力的支持。安徽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財政預算的重點領域優先保障,2022年全省財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6%,支出總量居全國第4位。在研發經費投入上,2021年至2022年,安徽年均增長14.2%左右。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完善高層次人才就醫、子女入學等27項優待服務舉措,先后出臺國家實驗室專項人才支持政策“18條”,制定科學中心人才“10條”,高標準打造19.2平方公里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引領帶動全省人才平臺能級提升……
為科技創新廣聚人才,安徽不遺余力。截至目前,在皖院士39人、專業技術人才477萬人、高技能人才196萬人。
高能級創新平臺加速集聚,科技創新轉化應用水平快速提升,科技產業融合發展蓄勢聚力,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截至 2022年底,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萬家,國家創新型城市總數居全國第5位,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7位、連續12年保持全國第一方陣。
多年來的深耕厚植,安徽科技創新實現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的跨越,也為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硬核支撐。
這一切都源于安徽在科創實力薄弱的時候,既保持了不愿掉隊的焦慮,也沒有放棄打造科技強省的雄心。
孜孜不倦的堅持
從“產業高端”邁向“價值高端”
11月17日,第二十一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拉開帷幕。
在這次車展上,安徽本土車企奇瑞汽車推出多款車型,引發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奇瑞一口氣發布了16款新能源車型,正式宣告進入全新的新能源+燃油雙線布局發展階段。
國產造車勢力中,奇瑞對自主研發的堅持,為其贏得了“技術奇瑞”的稱號。奇瑞開始造車的時候,市場完全是合資車的天下。想在別人占據絕對優勢的地方開辟自己的領地,困難可想而知。
不過,倔強的奇瑞依然選擇迎難而上。如今,20多年過去,奇瑞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力量代表之一。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終成就了當年那份倔強的價值。
奇瑞的故事,是安徽制造業不斷升級壯大的縮影。
11月13日,蕪湖市繁昌經濟開發區的一公司內,技術工人和工業機器人在奇瑞C-DM超級動力智能生產線上生產作業。肖本祥 攝
制造業興則經濟興,制造業強則經濟強。對一個地方的發展而言,制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制造業規模偏小、水平不夠高端、質量效益不優曾長期制約安徽產業實力。
安徽要快進、要爭先,做大做強制造業是必須攻克的又一難題。敢同先進比高下,敢同自己過不去,全力搶占制造業賽道,安徽再次迎難而上。
心無旁騖把制造業搞上去,成為全省上下共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不懈推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制造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版圖中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
作為“首位產業”的汽車業率先取得突破。現在的安徽,除奇瑞、江淮外,已集聚蔚來、大眾、比亞迪、長安、漢馬科技等整車企業。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車產量101.2萬輛,增長35.2%,占全國的7.7%,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34.2萬輛,增長61.4%,占全國的9.5%。
亮點不止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光伏、新型顯示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共同構筑了安徽產業實力躍遷的基底。其中,2022年全省光伏制造業營業收入1954.9億元,同比增長118%,居全國第4位。集成電路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470多家,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首位,全球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
生物醫藥產業是最具成長性、最能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支柱產業之一。在這方面,安徽后發先至。
今年6月中旬,安徽迎來一批中亞客人。中亞議會政黨干部聯合考察團來皖訪問期間,專門去了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實地察看了“皖產”重組新冠疫苗原液車間。
“原來我們用的疫苗,就產自這里?!笨疾熘?,一名烏茲別克斯坦議會成員豎起了大拇指。
2021年3月,智飛公司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在烏茲別克斯坦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個上市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同月,第一批100萬劑疫苗抵達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11月18日航拍的合肥國際醫藥港。袁兵 攝
根據2022年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報告,安徽綜合排名居全國第六。
“皖產”疫苗走出國門助力國際抗疫,寫下了安徽建設制造強省的最新注腳。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作為農業大省,安徽深知這句話意味著什么。
拿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是安徽孜孜不倦的追求。
農業要強,關鍵在做好增值文章。安徽發力的方向是“三頭三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
深秋時節,桐城市龍眠山上油茶樹枝繁葉茂。望著長勢喜人的油茶果,安徽龍眠山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紀明清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
“只賣油茶籽,一畝地只能收益2500元左右。但加工成山茶油,每畝收益能有七八千元?!奔o明清關于畝產收益的算法,一頭一尾對比鮮明。
這決定了公司的發展模式。該公司建成了年產7000噸的茶籽壓榨、精煉等生產線,并建有可存儲2500噸山茶油的油罐,形成了集種植、規?;罴庸?、產品研發與品牌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中國油茶百強企業。
從一個企業看整個產業,2022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1.6萬億元,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55∶1,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萬億元。
“頭尾呼應”,正在重塑安徽農業發展格局。
接續奮斗的擔當
以“民生溫度”標注“幸??潭取?/span>
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
“以前我們祖祖輩輩喝壓水井里的水,水質不好,現在和城里人一樣喝上了自來水!”在蚌埠市懷遠縣包集鎮余廟村,村民王宇邊做午飯邊高興地說。
一碗水的變化,來自于一項大工程的實施。
2021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并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省級重點民生項目部署推進。工程分兩階段實施,計劃于2025年底前完成,屆時皖北28個縣(市、區)3000萬群眾將喝上干凈的地表水。
安徽高質量發展的質量和成色如何,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上。面對兜牢民生底線與推動共同富裕的雙重任務,作為一個發展中省份,要在更深層次增進民生福祉,安徽的壓力不小。
怎么辦?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安徽連續多年把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前10個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65億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支出同比分別增長5.0%、7.1%。
而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2012年至2021年這十年間,全省各級財政累計安排民生領域支出4.9萬億元,平均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3.9%,年均增長9.4%。
厚重的民生賬單,兌現的正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的莊嚴承諾。其中,既有動態實施的民生實事,也有像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這樣多年來持續推進的重大民生工程。
11月2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一則公示在安徽人的朋友圈“瘋傳”。根據公示,教育部擬同意新設安徽公安學院、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
“看到消息,我們興奮了一晚上,朋友圈全是‘撒花’慶祝的表情?!焙陀浾咄娫挄r,合肥學院經管學院學生唐君瑤仍難掩興奮勁。
學院更名大學,雖一字之差,但標準設置極為嚴格。辦學規模、碩士點數量、國家級獎項、重點學科等代表辦學實力的硬指標必須過關。
安徽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但優質資源偏少、高水平大學稀缺、省屬高校競爭優勢不突顯等問題,長期制約我省高等教育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強安徽高等教育勢在必行。那安徽靠什么來破解這一難題?
“省級財政每花出10塊錢,就有1塊錢是給到了本科高校?!痹谝淮问∪舜蟪N瘯e行的聯組會議上,省財政廳負責同志如是介紹安徽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力度。
尤其是在縮小本科高校生均經費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方面,安徽明確本科高校生均經費年均增幅達到6.6%,超過全國平均增幅4.6個百分點。
給錢還給編。安徽探索建立了“省級統籌、重點保障、動態調整、周轉使用”的高校編制周轉池制度,先后在24所本科高校和6所高職院校試點,累計確定周轉池編制8546名,為全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保障。
為了建設更多好大學,安徽真的很拼。
從這點就能明白,這兩天人們的興奮,絕不僅是為了兩所學院即將“升格”為大學,更多是欣喜地看到安徽高等教育能級的提升。
上好學之外,就好醫是群眾的又一期待。老百姓的求醫難題,集中體現在看病難、看病貴上。
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安徽敢闖“深水區”。
8月22日,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市民何女士使用醫保刷臉完成掛號。程兆 攝
推動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持續推進“醫藥分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一系列組合拳打出,安徽著力把醫療服務水平提上來,把醫藥價格水分擠出來,把醫保管理體制順起來,切實增進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
“之前左側換了一套人工髖關節,報銷前花了5萬多元?,F在納入集采后,價格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左右?!痹诎不蔗t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做完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后,看到醫院的發票,界首市民韓艷直呼不敢相信。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蔽覀兩钌疃?,發展不僅是國家的宏大敘事,也關乎個體的切身利益,是具體而微的。
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發力,安徽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