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cfs2d"></button><button id="cfs2d"><xmp id="cfs2d">

<p id="cfs2d"><listing id="cfs2d"></listing></p>
<p id="cfs2d"></p>
<button id="cfs2d"><listing id="cfs2d"></listing></button>

<button id="cfs2d"><listing id="cfs2d"><acronym id="cfs2d"></acronym></listing></button>
<p id="cfs2d"><nobr id="cfs2d"></nobr></p>

<p id="cfs2d"><dd id="cfs2d"><i id="cfs2d"></i></dd></p>
您的位置: 馬鞍山新聞網 > 聚焦 > 正文

百年礦區復“綠”記

2024-10-10 07:55:30 來源:皖江在線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1000多年前,“詩仙”李白在安徽馬鞍山留下千古名句。穿越千年,這片被詩意浸染的土地,因擁有華東第一大黑色冶金露天礦場和被譽為鋼鐵行業“江南一枝花”的馬鋼集團,成為一座因鋼設市、因鋼興市的詩意鋼城。

熊熊爐火為新中國的工業發展注入了鋼鐵力量,也一度讓馬鞍山遭遇環保之殤。赤火烈焰百煉成鋼,馬鞍山市也在痛定思痛中浴火新生,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探索采礦區生態修復、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百年礦區向綠新生的坦途。

要發展,更要綠色發展

國慶假期,位于馬鞍山市雨山區向山礦區的凹山湖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秋風習習,碧波蕩漾,偌大的湖面猶如一顆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寶石,光彩奪目,令人沉醉。

很難想象,眼前的美麗湖面曾是一片黃土飛揚、巖石裸露、深度相當于地下90層樓的礦坑。

凹山湖的生態蝶變,濃縮著馬鞍山一座百年礦區的綠色轉型。

凹山湖的前身是馬鞍山市向山礦區的凹山采場,因勘探早、儲量大素有“華東第一大黑色冶金露天礦”之稱,采礦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糧食。新中國成立后,凹山采場作為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基地,被視為“馬鋼糧倉”。從1958年到1973年,凹山采場經歷三次擴建,年產鐵礦石從150萬噸提升到500萬噸。特別是1973年,為實現凹山采、選500萬噸鐵礦石的產能,馬鞍山市曾發出“會戰凹山”總動員。百余年里,這里挖出了2.1億噸礦石,尤以鐵礦為主。

對礦產資源的開掘支撐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留下了巨大的“生態傷疤”,凹山從曾經海拔180多米的礦山,被掏空成一個最深處達負254米的巨坑。不僅如此,選礦留下的廢石和細泥尾砂,又堆積成一座座新的“山”,即排土場和尾礦庫,衍生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等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地處長江之濱的馬鞍山,境內有長江及其多條支流穿城而過,凹山采場帶來的生態污染也波及到了母親河。2017年,位于馬鞍山市的長江支流慈湖河水質為劣V類,另一條支流采石河,也因水質問題被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流域限批。

而整個向山礦區共有9個采礦區、3個排土場、23個尾礦庫,環保問題點多面廣,成為馬鞍山市生態問題突出地和修復治理的重點區。

向山之痛呼喚發展之變。

“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綠色發展?!瘪R鞍山市委書記袁方說,作為工業城市,馬鞍山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守護好山好水,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盛景。

為此,馬鞍山將向山礦區的源頭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作為“一號工程”,邀請院士專家為推進綜合整治出謀劃策,高標準設計推進生態短板補修、生態屏障構筑等33個項目。

一場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向山會戰”拉開大幕。

探尋生態修復與價值實現新路

午后的南家甸濕地,斜陽映照水面,微風蕩起漣漪,數株睡蓮點綴其間,不時可見來此休閑漫步的市民。

南家甸曾是向山礦區的“臭水塘”,由于地處礦區,選礦水污染、居民區污水直排,使得這片位于慈湖河上游的洋河水系污染嚴重,不僅影響了馬鞍山的母親河慈湖河水質,更威脅長江水源。

中國化學建設投資集團洋河水系整治項目副指揮長張樹同,兩年前來到這里,和同事們一起,對這條長約2.1公里的水系進行治理。通過底泥清淤疏浚、尾礦庫宕口生態修復等,讓昔日的“臭水塘”變成今天優美的城市“口袋公園”。

“南家甸濕地只是向山礦區生態修復的一部分?!瘪R鞍山市兩山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龍說,2021年,由生態環境部批復的全國首批36個EOD項目(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正式獲批,馬鞍山向山礦區整治位列其中。以生態環境開發為導向的“生態修復+”治理模式在向山礦區開始實踐,他所在的“兩山公司”就是馬鞍山專門為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設立的新機構,旨在挖掘利用礦山修復中的“沉睡資源”,把資源變資產,探尋生態修復與價值實現新路。

“完全依靠財政投入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從經濟賬來說,政府也力不從心。我們注重產業培育,將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融于一體,實現可持續循環?!瘪R鞍山市雨山區副區長任勇說,項目實施中,馬鞍山“兩山公司”作為投融資和建設主體向銀行申請EOD項目貸款,通過謀劃產業項目以后期收益償還前期環境治理投入。

在馬鞍山礦研環??萍加邢薰镜膹S區,堆放著從向山礦區的一處排土場運來的礦石剝離土,通過技術加工,這些“廢土變黃金”,成為具有低成本、防滲水的路基新材料,銷往各大建設工地。

“向山有6.5億噸的礦石剝離土等固廢,這些就是公司未來盈利的聚寶盆?!眳锡堈f,選礦后產生的固廢其實是寶貴的資源,過去由于技術不夠,特別是針對尾礦庫中的尾泥,由于含有有害物質,限制了綜合利用。實施EOD項目后,倒逼著公司尋找變廢為寶的辦法,經過多方打聽,公司引進了哈工大的相關技術,可以環保處理尾泥并制成新材料,實現了生態治理與固廢利用的雙重效益。

呂龍算了一筆賬,馬鞍山“兩山公司”按照年處理固廢1000萬噸計算,將帶來3億元收益。

在排土場、尾礦庫試種元寶楓等特種經濟林樹種,鋪設光伏太陽能板,開發生態產品;把廢棄的礦山變成工業文化公園;對廢棄采場進行復綠,讓裸露的巖體重煥生機……

如今的向山礦區,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來自馬鞍山市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在向山礦區的生態治理上已經投入40多億元,所有關停礦山、排土場、尾礦庫等都完成了整治,修復水系15.3公里,處理酸水1069萬噸。2023年以來,采石河和慈湖河上游水質均為Ⅱ類,改善了長江支流源頭水環境。

保護性開發,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距離凹山采場約2公里的高村采場,是正在開采的一座全國特大型露天采礦場。俯身下望,層層疊疊的環道繞往礦區底部,負6米、負18米、負30米……采場邊坡上醒目的數字標識牌訴說著人類向地球深處采掘的能力。

2002年建設投產以來,這里已經開采礦石1.1萬噸,下掘深度負186米。

與以往開采完后再修復不同,如今,這里進行著邊開采邊修復的保護性開發。

高村采場的東北邊坡,數十人背上安全繩、順著溜索,如蜘蛛俠一般掛在邊坡,有的在處理浮在邊坡表面的石頭,有的將錨桿固定在邊坡、掛上鋼絲網,并向鋼絲網噴播草種。

馬鋼礦業資源集團生態修復科技分公司黨總支書記黃克斌告訴記者,采場固定邊邦半年以上不再使用,他們就會陸續開展生態修復。盡管高陡邊坡種草很難,但這些人類活動造成的“生態傷疤”必須修復。

今年52歲的黃克斌已經在礦上工作了超30年。1992年畢業后來到凹山采場的他,做過最基礎的穿孔爆破、采裝運輸等工作,2020年前后,馬鋼礦業籌備成立馬鋼生態修復公司,這個曾在一線的“挖山人”成了“護山人”。

黃克斌說,“以前每個臺階分不同的炮區,爆破就是自上而下逐個臺階推進,當時想的就是把‘工業的糧食’產出來,采最好的礦給鋼廠,如今,我做的是把對自然的虧欠補回來?!?/p>

發展理念變了,曾經的“一味索取”變成保護性開發。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對歷史遺留的破壞性山體進行修復,對新開采的礦山實行及時修復……近十年來,僅馬鋼礦業南山礦在生態修復上就投入資金超6億元。

發展思路變了,曾經的礦產一次性加工變成了全鏈條“吃干榨盡”。去年,馬鋼礦業與馬鞍山“兩山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排土場和尾礦庫,固廢資源產生的經濟收益將用于生態治理。南山礦附近,百米高的尾礦庫,如今也已覆土種草,未來這里即將打造成一片光伏基地,待排土場利用完再對這片占地108萬平方米的尾礦庫深度開發利用。

不僅如此,在采礦山也不再設立排土場。記者在高村采場看到,一條傳輸帶從采場底部向上延伸。據介紹,經過選礦后產生的碎石會沿著傳輸帶直接進入加工廠,通過干選形成建筑石料外運銷售,“我們目前碎石年加工量為450萬噸,實現資源不落地?!瘪R鋼礦業高村采場負責人表示。

任勇說,向山礦區通過改善環境發展生產力,對于存量生態環境問題,以EOD項目為牽引注重多點協同治理,對于新業態培育注重循環可利用,力促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中探尋新路徑。

(載10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

[編輯: 董磊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回到首頁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不卡_97在线免费观看视频_韩国一级婬片AV_人妻网站成熟人妻VA网站_饥渴少妇av无码影片_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